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冶金与材料学院 吴维丽)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设计水平,促进获奖成果应用推广,10月10日下午,冶金与材料学院组织开展学校第二十届“耕耘杯”教学能力竞赛获奖作品成果展示活动。活动聚焦获奖作品的创新教法、技术融合与思政融入,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优质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明确了教学改革与能力提升的实践方向。
在成果展示环节,一等奖获奖作品以解决建筑行业实操痛点为核心目标,展现了完整且创新的教学设计逻辑。作品开篇通过情景剧引入课堂,生动演绎行业真场景、聚焦实操真问题,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在学情分析环节创新运用知识图谱,精准呈现学生知识薄弱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授课环节严格对照国家标准,同时借助 VR 技术打造沉浸式厂房体验,让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直观可感;针对教学难点,通过任务单引导、3D打印模型演示、爆炸图拆解等方式,实现虚实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计算要领;在重点内容教学中,采用“任务单+仿真软件电算+手算复核”的对比模式,紧密对接行业现实细节,确保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同时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课程收尾阶段运用AI编程生成数字决策报告,形成“教学-实践-反馈-提升”的完整闭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等奖获奖作品则紧扣铁路货运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需求,以独特的教学设计增强课程吸引力。作品以热门电影《长安的荔枝》中的人物形象与运输场景为线索,贯穿课程始终,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互动环节积极运用前沿AI 工具,通过deepseek、kimi、豆包等生成的网页资源,以及豆包、即梦、蝉梦生成的数字人开展对话教学,丰富了课堂互动形式;针对重点内容中词条干瘪、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创新使用AI生成打油诗,将知识点转化为朗朗上口的韵律内容,显著降低记忆难度;对于教学难点,通过古今运输网络图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清晰梳理运输发展脉络,轻松突破理解障碍。
此次成果展示,获奖作品不仅展现出教师对AI工具的熟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教师良好的教态与课堂把控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全院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改革范例。该学院教学负责人在总结中强调,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获奖作品为方向标,主动学习借鉴创新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与课程设计能力,携手为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事业注入新动能、贡献新力量。